悉尼越劇團简介
Sydney Shaoxing Opera Troupe
团长: 陈中和
悉尼越劇團成立于 2003 年 9
月,她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大陆以外的第一个、也是一个以演出越剧专场为主的唯一的越剧团。当时,为了悉尼越剧团的成立,越剧界的艺术前辈徐玉兰与金彩風老师曾专程远渡重洋前来澳大利亚悉尼祝贺和剪彩。成立之初,越剧团共有十几人,其活动也仅仅局限于清唱,伴以少量的彩唱,和参加本地一些华人社团的娱乐活动。
被誉为“小上海”的艾什菲 (ASHFIELD) 区,来自上海一带的居民占它总人口的
10%,所以,悉尼越劇團将其活动地点放在了这个地区。在过去的四年里,越剧团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渐渐地得以发展壮大:
一.
从单纯的清唱发展到对唱、联唱和折子戏。几年来,由于剧团将【红楼梦】的选段几乎已经全部排演了一遍,有人说:“
如果你们演出【红楼梦】全剧,算以胜任了。”我们已经排演了的折子戏还有【西厢记】、【梁祝】、【西院记】、【白蛇传】、【何文秀】、【碧玉簪】等。
二.
从时装发展到戏装。原先清唱的都是着时装的,随着选段及折子戏的演出,演员必须穿着戏装进行彩唱。
三.
从联欢性质的表演发展到越剧专场演出。原来只是在社团活动时作清唱表演,目前,越剧团每年有 2 - 3 场专场演出,最多时曾经排练过四场。
四. 自 2005
年以来,剧团每场专场演出都配备了中、英文双语幻灯字幕,故而吸引了不少西人入场观看,从此,悉尼越剧团将中华文化这枝奇葩推了澳大利亚的主流社会。一场专场演出观众大约在
400 位左右,其中西人约占 10%。
五. 经过几年的发展,越剧团的团员人数,自成立时的十多人,发展到现在的近 30
人。我们演员的队伍不断年轻化,演员由原来以老年为主的构成进化到现在的老、中、青三个梯队。
随着越剧团日趋成熟,剧团内部分工也越来越细腻,除了演员之外,还有负责道具制作、中英文打字、幻灯字幕编排和音乐碟片剪辑和制作的工作人员,大家各尽所能、各行其事。演员的流派唱腔亦渐趋齐全,目前有袁(袁雪芬)派、徐(徐玉兰)派、王(王文娟)派、尹(尹桂芳)派、范(范瑞娟)派、毕(毕春芳)派、戚(戚雅仙)派、吕(吕瑞英)派等等。有个别演员除了自己特有的唱派以外,还可一专多能。